如何应对社会职场35岁魔咒?路在何方?
大部分职场人在社会职场会面临两个需要挑战的坎儿,一个是35岁魔咒,一个是45岁魔咒,可以说35岁是基层员工的“毕业”时间表,45岁是中层干部人员的“毕业”时间表。假设,无法顺利迈过这两个魔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公司都喜欢用年轻人,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
1、年轻人体力和精力旺盛,能加班、能熬夜是年轻人的显著特征,当下“996”、“内卷”靡然成风的大环境之下,相比大龄青年,年轻人确实更皮实一些,当然我们暂且不考虑不愿意接受加班的个性化情况;
2、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高潜力+可塑性”是年轻人的另一个特征,就因为是年轻,相对于经验丰富的30岁-39岁中青年,具有不错的可塑性、可培养性,可以根据公司的价值观、文化、规则进行定向培养;
3、现存管理人员年龄架构是另一个主要客观因素。就因为管理干部的年龄比较小,尤其是互联网大厂为典型代表,在招聘这个环节里,根据年龄结构控制的角度和与上级年龄匹配度的逻辑,往往直接对准入年龄设置门槛。这也不难理解,哪个管理干部又想带一个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年龄比自己更大的员工呢?在现实职场中,确实带一个年长下属,相对于带一个年轻下属,是需要更强、更细致的管理艺术的。
现实生活中,基层员工一到35岁则易于被淘汰,中层管理干部一到45岁则易于被淘汰,关键且遗憾的是,在这个年龄之下,又很难找到心仪的新工作。令人更EMO的是,近段时间所谓“65岁延迟退休”的新闻更是不绝于耳,被淘汰后的几十年何去何从?那对于35岁魔咒和45岁魔咒如何应对为宜?
对此我们建议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纵横向应对方案,应对所谓“35岁魔咒”和“45岁魔咒”,毕竟35-45岁也是一生中最黄金的、年富力强的年龄段,不该进入自我怀疑和迷惑不解的死循环。
其一,纵向方案为:基层员工需要在35岁之前争取发展到管理经理或专业经理的水平,中层管理干部需要在45岁之前争取发展到高层管理层,这两种情况均需要投入很多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持续学习新知识,业绩上突破常规标准,持续得到上级认可,处理好职场中的各类人际关系等等。
其二,横向方案为:经分析判断下来,纵向发展难以实现时,可采取横向变道的思路。平常应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或外部资源,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提前做好向副业转换角色的准备,当然也可以提早做好应急打算和相应布局。
假设判定下来,以上两个方案都失效,而且实在是想不出自己的兴趣或优势资源,也可以参考上图搜索一下COAS、MBTI等第三方免费职业测评工具测一下自己的潜意识偏好,毕竟离退休还有几十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像我们熟知的任正非先生、宗庆后先生、柳传志先生等都是40岁以后创业后大成的,找一个新行业新岗位从头再来,或许这种另辟蹊径的职业规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倍塔塞司,码字不易,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该用户暂未启用AI答复,您可以协助ta生成AI答案!
最新话题
-
领导裁员
2025-03-21 17:43:11
-
高中生必读!职业规划不是选科后才该做的事(附5大黄金法则)
2025-02-26 19:27:49
-
35岁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
2025-02-22 21:49:13
-
COAS职业倾向测评:高中生的指南针
2025-02-21 15:22:04
-
从策略到实践,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025-02-15 14: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