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常见“误区”

412人阅读 | 0人回复 | 2022-12-15 |

为什么许许多多有才华的大学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难逃碰壁的命运?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职业规划中总结出以下误解。每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主观的色彩,我们应该是检查和纠正职业规划,避免以下误解,以使他们的职业道路更直接、更平稳地走向成功。


误区一、过于理想化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经常表现为过于理想化。当他们找工作时,只关注大企业,而不考虑中小型企业。当然大企业的平台更加有利于学习和成长,尤其是能够学到规范的企业管理和专业基础。此外,在职业规划方面,在自我的印象中初步形成一个朦胧的职业目标,比如说30岁当经理,36岁当总监。在这个规划过程中,也不怎么考虑自己的目标行业、目标地区、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个人因素等。比较普遍的是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想得较为理想化、想当然,不大会考虑职场中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比如说组织调整、业绩表现的好坏、上级的认可度、跳槽的可能性等等,理想化预期较高,默认理解为在一个职场持续稳定的工作、学习、成长、晋升等,有时表现为盲目的自信过度。所以,原先一直处在较好的理想化预期的情况下,一旦遇到计划外的突发情况,就像是遇到滑铁卢事件一样,往往表现的手忙脚乱,自己乱了阵脚,整个职业规划本身也显得脱离实际、华而不实。



误区二、过度悲观自备


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属于过度的悲观或者是自卑,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具体表现为,

一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认可,职业目标设定过程中显得唯唯诺诺、过于谨慎,不敢设定与自身匹配的职业目标;

二是,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多少表现为杞人忧天,把各种外围因素想得比较悲观,那这种预期之下很难设定出较为客观的职业目标;

三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或者是阶段性职业成就,自我评定为悲观的、消极的,简而言之,对自己未来不大抱希望;

四是,经常容易进入一个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比如说“我这么设定目标,是不是不切实际?”、“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


误区三、唯心主义倾向


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现实,理性思考,制定可行的目标。有些大学生很容易理解为,“有志者事竟成”、我“人有多大胆,量有多大产。”,所以把自己的职业目标设定的比较宏伟,多少脱离实际。唯心主义倾向,也叫唯意志论,职业规划的设计,是需要建立在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和理性预测基础之上的,当然,也少不了对自己深层次的客观分析,一味的唯心主义倾向之下设计出来的职业规划,必定是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


作者:倍塔塞司



回复问答禁止带推广链接、违法词。
每个账号仅有一次回复的机会!
取消
回答共0个
提示信息
请选择举报理由
我要回答

客服电话:021-67299989

客服邮箱:service@hanseony.com

  • 抖音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